作者:北京红缨幼儿园连锁诺贝尔幼教 出处:北京红缨幼儿园连锁诺贝尔幼教 更新时间:2012/1/19
不会爱爱变害
魏悬
摘要:父母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呢?娇惯孩子、不了解孩子、包办代替严重、充当说教者、批评者、指责者、父母关系不和使孩子产生恐惧。老师怎样对待孩子呢?打着“爱孩子”的幌子,只要孩子不按老师要求做,马上罚站、点名批评
过于溺爱孩子,对个别喜欢的孩子每天又是抱又是亲。我们要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爱的能力。
关键词:爱
爱是指真诚、深厚、震撼人心的感情,在幼儿园工作期间,我发现了一种越来越明显的现象,我们原来都不会爱孩子。作为父母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呢?1、娇惯孩子,纵容孩子。一些家庭从爷爷奶奶、姥姥姥爷到爸爸妈妈,有甚者还有叔叔、姨妈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。“吃饭跑着喂”、“上床一个小时睡不了”、“进了超市随便买”、“不高兴摔盘子打父母”。有一日我们幼儿园一位父亲接宝宝离园,因为家里有事不能在园逗留玩滑梯,宝宝生气伸手朝着父亲的脸,扇了几个耳光。正当我们要过去劝阻时,宝宝的父亲竟然像没事一样,笑着哄着抱到车上走了。2、不了解孩子的兴趣,别人报的特长班我们孩子统统学。从3岁孩子就被“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”的家长包装成集训营的学员。小提琴、拉丁舞、围棋、美术、架子鼓……把小时候自己美好的心愿全部“送”给孩子。3、包办代替严重。孩子的衣食住行,从上哪个幼儿园开始到上哪所大学全部都在筹划中。例如我们幼儿园一位小朋友3岁入园时,早餐吃鸡蛋,老师在帮别的小朋友剥鸡蛋皮时,他拿起来没有剥皮的鸡蛋就吃,老师及时发现并告诉他鸡蛋要剥皮才可以吃。后来与孩子母亲交流时才知道,入园前奶奶看的太仔细了,鸡蛋剥了皮掰的一点一点的喂孩子。这让我想起了上学时的室友,放月假时背着脏衣服回家的情景。4、充当说教者、批评者、指责者。“快点起床,妈妈要迟到了”、“乖点,听话,不挑食”、“今天天太冷,不能穿裙子”。父母总是在扮演国王的角色,高高在上,不容侵犯。设想如果在公司,老板每天都用指责的目光看待我们,我们又是什么心情呢?更何况毫无反抗能力的宝宝。当我们初为人父人母时,那份喜悦可以无限制的包容孩子的每个缺点,总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每个进步,可随着时间的推移,孩子的“麻烦”浇灭了“喜悦”的火花,更多的是指责。时间长了孩子的创造力、想象力、好奇心都招到打压。5、父母关系不和,互相指责对方,使孩子产生恐惧,缺乏依赖感、安全感。幼儿园一位小朋友在与老师聊天时说道:“老师,我爸爸不喜欢我和我妈妈,昨天去大妈家了。我爸爸怎么才能喜欢我和我妈妈?”孩子心中充满了自卑、恐惧和自责。
作为老师我们又做了那些?1、一些老师打着“爱孩子”的幌子,只要孩子不按老师要求做,马上罚站、点名批评。每天孩子只懂得服从命令。2、一些老师过于溺爱孩子。一味表扬孩子称赞孩子,没有规矩。3、对个别喜欢的孩子每天又是抱又是亲,无形中影响了其他孩子的心理。
我们表现出的这些爱都出现了偏差,是不会爱的表现。坚持这条路走下去,只会害了孩子,而不是爱孩子。这些问题当我在思考的时候,我的周围也在进行着悄悄地变化。
我们红缨教育的家长观: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也是永远的学校;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也是永远的老师;家长有天然的教育责任,并不等于具备天然的教育能力;养育孩子是家长重新认识自我和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。对于这种现象,我们幼儿园开办了家长课堂,组建了家长委员会,每学期召开一次全园家长会及新生入园家长会,每月有家园联系册、月末展示会进行家园沟通,每星期有《家长作业》为家长提供关注孩子的平台。我们尽量多安排亲子活动,让家长停下匆忙的脚步给孩子交流的空间。
我们总裁王红兵也在《从幼儿园到清华园》中论述了怎样教育孩子的问题。其中最让我值得推荐的是第六章——“3岁看大、7岁看老“的秘密。孩子的生活习惯、学习习惯、品行习惯,三大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。我们在与家长交流时也不断地强调习惯养成的重要性。
教师是孩子生命的倾听者、理解者和欣赏者;教师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、合作者、援助者。 “教师的语言应甜蜜而委婉,真实而感人,温情中带点冷漠,冷漠中富有原则,原则中透露一种情感,情感中又有一种暖意,暖意中又藏着连绵的白酒,白酒中又带一种热情。”著名家庭教育家欧阳维建老师在爱的誓言中说道:“我心里爱着多少孩子,我就能影响多少孩子!我心里有多爱孩子,我就能多大程度地帮助孩子!凡是我没有状态,没有感觉的时候,根本就是因为我此时心中丢掉了爱!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爱要‘倒过来’,我是一切的根源,爱是所有的结局!要想双手拥有,爱在心中停留,爱通天下!”为了提高我园教师的道德素养,我们在园内每学期都会制定新教师成长计划,老教师的成长规划,教师节爱岗敬业、比奉献比作风演讲比赛、团队打造、一分钟演讲等活动。
爱是需要学习的,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爱的能力,才不会出现“不会爱爱变害”的现象。